歡迎訪問萊州市電子儀器有限公司! 中文版 英文版
更多文章

聯系我們

地 址:萊州市大原路358號
郵 箱:td1958@td1958.com
電 話:0535-2481121 2715211
2715238 2715213
售后服務:0535-2482061
傳 真:0535-2480321

當前位置: 主頁 > 檢測園地 >

略論我國電子單紗強力儀技術發展


時間:2012-04-05 16:56

編者按:雖然該文已經發表十多年,現在看來還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有些可以借鑒的亮點。

單根紗線拉伸強度及其不均勻率是代表紗線使用價值的主要質量指標之一。但是,由于紗線本身不勻及樣本特征數的隨機性,要測得能足夠正確表征試樣上述結果的具體數據,就必須有足夠多的試驗次數,而在過去若要完成如此日常大量測試及其統計運算工作,實際上是難于承受的擺錘式單紗強力儀雖有較久歷史,但因其誤差較大,操作繁復,實現自動數據處理不易等因素亦無法滿足上述要求。隨著科技發展,人們早就致力于研制具有高效率并能自動進行統計運算的新一代單紗強力儀。國外早在五十年代末已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國亦及時引進過第一代電子式自動單紗強力儀(以下簡稱自動單強儀)。但限于當時基礎技術水平,該類儀器未能達到預期目標投入實際使用。進入六十年代后,先后有不少國家推出各種不同型號、不同工作原理的自動單強儀,我國引進中較有影響的有瑞士Zellweger Uster公司、德國Textech-no-Herbert公司、英國Instron公司、日本島津制作所等國外公司的產品,另外意大利Calderara公司、匈牙利等國亦有少量自動單強儀被引進,這為我國實現以單根紗線拉伸性代替縷紗強力評定紗線品質提供了契機,亦為我國自行開發研制電子單強儀工作提供了借鑒,在一定程度上有積極作用。但是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國已成為多國電子單強儀的銷售市場,形成多國產品、多種型號、眾多制式電子單強儀或自動單強儀并存的局面。由于它們技術方案多樣、技術更新迅速,往往是近日引進尚屬新穎,但不久已被淘汰。例如瑞士某公司自動單強儀在短短十年左右就更新了五代產品,其中就不乏不夠成熟之處;又如匈牙利某公司推出多頭自動單強儀,由于技術線路上的先天不足,推出不久就幾近廢型;而意大利雖有自動單強儀供應我國,但由于數量太少,缺乏維修站點,致使故障發生后維修極度困難,不久也閑置成廢鐵一堆。凡此種種負面影響,使我國推廣應用自動單強儀、制訂單紗強力測試方法標準的工作難度極大,直接影響實現標準化工作與國際接軌的進程。顯然,開發研制適合我國國情、具有我國技術特色的電子單強儀是形勢之急需。但事實上國人對此認識不完全一致,主要有下列諸種表現形式:

1.對外國產品盲目信任有余,而對國有儀器則信心不足。少數人士認為只要用外國儀器測得數據總可深信不疑,而對國產儀器準確性抱疑慮態度。事實上筆者在對比考核國內外儀器性能過程中,曾不止一次發現某些進口儀器測得結果(特別是表面光滑、強伸性又較大和高捻紗等試樣的伸長性結果)存在明顯誤差現象。

2.由于進口儀器價格昂貴、維修不易,用戶往往采取嚴于管束而疏于校驗的方針。不少單位往往滿足于已引進了國外儀器,無論其工作性能如何,是否帶病工作或準確與否,均將它視為珍寶,對操作或維修者限制極嚴。而操作維修人員亦往往不敢隨意觸摸,生怕一旦發生閃失其責任擔當不起,寧可任其帶病工作或任其癱瘓,并仍以擁有進口儀器而自豪。筆者曾對在我國較有影響的外國某公司全自動單強儀使用及其工作狀態作不完全統計,結果表明,其中已處于癱瘓狀態者約占1/3,不乏由于承受不起昂貴的維修費而長期擱置,卻因自己擁有進口“高檔儀器”而對國貨不屑一顧。

上述現狀,不僅掩蓋了對電子單強儀需求的迫切性,且在客觀上還起到了掩蓋國外儀器某些弱點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電測技術和計算機應用已日益普及,在單紗產品標準已公布實施的今天,開發研制適合我國國情的電子單強儀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意義。不少儀器生產廠紛紛起步,已推出多種不同型號的電子單強儀。但前進過程中如何把握技術方向,評價儀器優劣,總結經驗,發揮國產儀器優勢,是當今值得重視的課題。

早在八十年代初期,我國已推出了第一代商品性全自動電子單強儀。但限于當時我國的基礎技術水平,其可靠性、穩定性等指標確實不令人滿意而遲遲未能普及推廣。直至八十年代末期,由于電測、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成熟和單強儀使用經驗的積累,適合我國國情,性能較為穩定、可靠的國產電子單強儀相繼問世,其中尤以推出半自動型電子單強儀獨具匠心,有較積極的經濟實效和適合國情的時代意義。

就理論而言,全自動單強儀自動化程度高,手工操作少,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是理想的技術路線。但上述許多進口全自動單強儀及國產第一代全自動單強儀在我國長期使用的實踐證明:由于它必須有序準確完成自動喂紗、預加張力、換管及清除廢紗等各項繁復操作,這種集機電微機于一體的高科技儀器,各項時空適配要求極為嚴密,因此對控制電路工作穩定性和機械加工精確度要求均極高。在使用過程中,由于不可避免會受到環境變化、元件老化或機件磨損等影響而導致時空適配稍有疏失,配合失準,必將造成整機癱瘓(這種情況進口全自動單強儀也枚不勝舉),而其維修恢復技術要求之難亦遠非昔日擺錘式單強儀可比,用戶往往更難勝任。有關組織人士曾在大量的調研結果基礎上,根據我國當前勞動力價格相對較低而維修技術力量普遍不足的具體國情,提出了在相當長的現階段時期內以研制半自動式電子單強儀為宜的技術路線,即在保證完成全自動電子單強儀各項基本自動操作和自動數據處理功能前提下,重點在提高整機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狠下功夫,為此暫時將適配要求較高而又非關鍵性的自動喂紗、自動換管和自動清理廢紗諸操作改由人工手動完成。大量事實證明,這一技術路線對我國當前現狀要求無疑是恰當的。這樣不僅簡化了儀器結構和降低了造價,更主要的是取得了明顯降低故障率、提高整機可靠性的良好效果。另外還縮短了每次試驗機器作業的延續時間,這是因為在相同測試條件(如斷裂時間)下,由于半自動儀可在機器作業時間內同時由工人操作并行完成某些輔助作業(例如儀器自動拉伸過程中操作者可同時作下次喂紗準備等)。實踐證明,一般每次拉伸試驗所花總時間半自動儀較全自動儀可縮短1/3左右(視試樣伸長率及斷裂時間而異)。再者,考慮到全自動單強儀仍需人工置換紗管等必要輔助作業和較長時間拉伸過程及高級的專業維修需求,因此純粹從勞動效率角度審視,半自動單強儀并不遜色。目前,半自動單強儀已受到用戶普遍歡迎,某些儀器生產企業也將全自動單強儀改投產半自動單強儀,由此可見,半自動單強儀在我國的應用具有優勢。

當然筆者無意就此貶低全自動技術方案的先進價值和方向性卓識,而是強調必須以是否具有當前經濟實效作為評估事物優劣的依據。簡而言之,用戶最關心的并非是儀器本身高科技含量的多少,而在于它能給用戶帶來多少經濟實效。因此,制造出性能更加穩定、工作更加可靠、售價更加低廉而自動化程度更完善的全自動單強儀仍不失為有關各界努力關注的課題。

近階段電子單強儀的技術發展工作,無論其自動化程度如何,筆者認為均應抓住下列幾項要點:

1.不斷提高儀器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當前由于電子單強儀是紡儀中的熱銷產品,因此某些企業急促上馬,在對若干關鍵性技術環節未經長期考核驗證條件下就推向市場,造成產品出廠后故障頻發,這有損于整個國產儀器形象,此現象應嚴加防范。

2.強化法制管理,加強宏觀質量監控。為保證國內外各種不同類型電子單強儀工作狀態正常、量值準確一直,應嚴格貫徹紡織總會1995年5月頒布的電子單強儀計量檢定規程。此外,應由有關部門按計量法要求對電子單強儀的生產、維修等項工作實行許可證制度,嚴格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執行,防止劣質產品流向市場。

3.完善售后服務,加強儀器生產企業與用戶單位之間的信息聯系。國產儀器較進口儀器的優勢之一就在于有便捷優惠的售后服務,儀器生產企業要充分認清和重視這一點,不僅做好售前宣傳工作,更要真心實意為用戶著想,完善售后服務,及時聽取用戶意見,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確保用戶無后顧之憂,才能使國產儀器立于不敗之地。

4.加強技術培訓,建立一支有一定水平的維修隊伍。儀器在使用過程中難免發生故障,儀器生產廠與用戶應共同努力培訓有相應素質的維修力量,及時發現并排除那些簡單的故障,防止故障擴大,這將大大提高儀器的使用效率和可靠性。

綜上所述,引進國外電子單強儀在一定時期內是歷史發展的需要,曾起過積極作用,但要采取實事求是的分析態度,決不能忽視其負面影響,更應克服對洋貨的盲目崇拜。當今,大力發展和提高國產電子單強儀已是形勢亟需,在相當長時期內具有一定技術特點又不太復雜的半自動電子單強儀還會廣泛受到用戶的歡迎,對企業有積極的經濟實效,也有明顯的社會效益。

發表于1996年第五期的《紡織標準與質量》

艹逼视频A片污污